- 手機成物理世界傳感器 社交將從人延伸到產品
- 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 發表于 2012/9/21
產品的智能化已經成為趨勢和方向,智能產品對于世界的一個最大改變就是所有產品都可以接入互聯網,相互之間可以溝通“說話”,實現社交。這是《福布斯》網站上一篇文章介紹的未來場景,這樣的場景看起來并非與物聯網一致,但顯然更具價值。
智能化后的產品將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智能,在目前這個世界中,智能手機是最流行的智能產品,也是今天物理世界接入虛擬世界的傳感器。以下是《福布斯》文章的全文。
在不久以后,我們就不需要在早上起床以后焦急地尋找突然之間怎么也找不到的鞋子了,因為我們將用谷歌搜索來找到它們。科技夢想主義者布魯斯·斯特林(BruceSterling)在七年前展望了這種前景,但如果現在你看看自己的房間,然后數一數你所擁有的互聯設備就會發現,除了筆記本、手機和電視以外,你找不到太多的電子設備。
這是為什么呢?
數字創新的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震驚。對現在的人們來說,沒有網絡、智能手機和社交網絡的世界簡直令人難以想象。但基本上來說,在我們身邊的日常用品仍舊還沒有“說話”的能力,它們都還無法接入互聯網。新時代中的智能產品將填補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之間的這條鴻溝。
汽車搭載智能手機搜索領域的下一站:人工智能對于消費產品來說,現在已經到了該趕上時代的時候,它們應具備接入互聯網的能力,這樣我們就能獲得自己所期盼的那種能在現實生活中享受的實時社交網絡體驗,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消費產品能像谷歌那樣聰明,像Twitter那樣具有實時性,像維基百科那樣包含大量信息,像Facebook那樣具有社交性,像亞馬遜那樣有個性,以及像YouTube那樣具有娛樂性。
好消息是,這種轉變已開始發生。舉例來說,Nike+現在擁有500萬名用戶,這些用戶會將其跑鞋與網絡連接到一起,用來對跑步的表現作出比較。
有一種產品設計將在不久以后應用于各種產品類別,那就是在擁有了動態的數字服務以后,消費產品將從本質上變得更加有用和更合人心意。其部分原因在于,大規模交付這種動態的消費者服務所需要的技術“積木”———舉例來說,WiFi和3G寬帶、亞馬遜網絡服務之類的云基礎設施,或是近場通信(NFC)芯片、RFID(無線射頻識別)和WiFi標簽等連接技術等———現在都已越過了成本的“臨界點”。而與此同時,印刷電路技術和空白電視信號頻段(在從模擬電視轉向數字電視的過程中,通過未使用的電視頻道波段來傳輸數據)等最新的創新也都在幫助創造一個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所有東西都能與其他東西“交談”,而且能告訴我們所有事情。
但在今天,真正能改變“游戲規則”的是智能手機及其改造消費者互動的方式。智能手機的功能很多,其中一種是作為用于物理世界的手持式數字傳感器。換而言之,我們不一定需要真實世界中的東西直接與網絡相連接,因為移動設備的網絡界面可以提供網絡接入和網絡智能。智能手機可以作為一個Hub(集線器),自成一體地構成微觀世界的網絡。
轉載請注明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www.sensorwa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