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預言者——位移傳感器
- 來源:傳感器專家網 發表于 2012/6/18
探索地震發生的規律,實現地震的準確預報,是全人類的一個難題。據了解,由于日月天體的引力變化,會引起地球形狀的有規律變化,這種變化十分微小,被稱為地球的“脈搏”或“心電圖”。人的脈搏跳動如果出現異常,就預示著人體可能發生病變,“地球脈搏”出現異常則可能預示著地震正在生成,或者即將來臨,對“地球脈搏”的觀測是實現地震預測的關鍵。
觀測“地球脈搏”需要極其靈敏的儀器,因為地球脈搏的跳動十分微弱,一次異常跳動可能只有幾微米,甚至幾納米,正是這幾微米的跳動出現異常,可能導致人類的大災難。
中國地震學會地震觀測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池順良介紹,我國從2006年開始在全國陸續布局了40個“地球脈搏”的觀測點,而觀測工具則是經典慣性擺地震儀,這種儀器能夠感知的跳動是50微米,對于更微弱的“地球脈搏”異常跳動則無能為力。正因此,2007年7月,中國數字地震觀測網絡就發現了四川汶川附近“地球脈搏”有異常,需要特別注意并加強監視,但是,正在有關專家進一步努力加強監測時,大地震就發生了。
汶川大地震發生以后,有關專家開始尋找廠家開發更加靈敏的儀器,在這種背景下,某科研單位開發的光柵位移傳感器引起了地震專家的注意,光柵位移傳感器與經典慣性擺地震儀是兩種原理完全不同的儀器,在測量物體位置移動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如果將其與激光技術進一步結合,其靈敏度將進一步大大提高。
日前,該研究單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經過一年的努力,其研制的第一批4臺樣品已經交付使用,產品實現了激光發射,光導傳輸,光柵測量,經測試,靈敏度達到了0.05納米,也就是說其靈敏度比原來僅為50微米的地震測量傳感器提高了10萬倍,而且儀器的信號傳輸還實現了抗干擾、遠程傳輸,在地下600米深處精確測量,信息可以安全傳輸到地面。
該負責人還向記者介紹,如果這種儀器最終被證明對地震預測是成功而有效的,并得以推廣,那么每個大城市周邊都可能需要多個觀測點,其帶來的市場需求可能將達到幾千億,全球則可能達到萬億以上,激光光柵位移器的生產將可能形成一個新興戰略性產業。
轉載請注明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www.sensorway.cn)